胡敵烈士紀念館前的胡敵銅像
記載胡敵生平的民國二十四年版《胡氏宗譜》。胡敵,譜名長聚,字萃民。左圖標示紅線處為胡敵名錄、生平 (資料圖片)
1924年,胡敵回到家鄉宜都拖溪創辦冠英小學。圖為拖溪冠英小學舊址(資料圖片)
五眼泉鎮中小學少先隊員向英雄致敬
胡敵烈士紀念館一角
因冠英小學門前東流溪山洪暴發時,學生無法過溪上學,胡敵出資在溪上修建了一座石橋。后人為紀念胡敵,將此橋稱為“胡敵橋”(資料圖片)
五眼泉鎮弭水橋村新貌
初心印記
為革命捐軀的地主“逆子”
“收課是罪惡,是不會長久的!賣田辦學才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好事!”
“逆子!逆子!逆子!”
這是1924年,發生在胡敵與他父親之間的一段對話。
胡敵,1898年11月14日生于宜都縣拖溪村(今屬宜都市五眼泉鎮)。家中三代地主,到他父輩時,仍積攢了600畝良田。
發生那段對話時,胡敵剛從北京歸來。那時的他,已經閱讀了《新青年》《向導》,參加過五四運動、工人運動……更在1923年7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宜昌第一位共產黨員。
覺醒之后,胡敵看到了一個山河破碎、貧窮落后、民不聊生的中國。1924年,他決定回鄉辦學,開展新文化運動,喚醒更多有識之士。
對峙,以胡敵父親的妥協而告終。忍痛賣掉60畝地,冠英小學終于落成。
新思潮引領下,學校廢除了文言文,教授國文、算術、英文、物理、歷史、地理等新學科;招收女學生、對貧苦農民子女免收學費。
接受了思想洗禮,學生們積極投身運動,鍛造出一支“冠冕群英”的童子軍,為后來的革命培養了不少中堅力量。
繼續播撒革命火種。1926年8月,胡敵根據上級指示,到宜都縣城秘密發展共產黨員,組織迎接北伐軍;9月,組建宜都第一個中共支部——中共宜都支部。
北伐軍占領宜都后,中共宜都支部廣泛發動群眾。支部書記胡敵也不止一次地振臂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軍閥!打倒土豪劣紳!”
鏗鏘字句,直抵民心。很快,縣總工會、縣農民協會等十多個革命群團組織成立,發展會員2萬3千余人,斗爭土豪劣紳,鏟除封建勢力,沒收土豪財產30余萬元,掀起了大革命的洶涌浪潮。
這一系列行動引起了軍閥和土豪劣紳的極端仇視?!八囊欢笔录?,革命形勢急轉直下。1927年,在震驚全省的“五八慘案”中,胡敵不幸被捕,次年農歷七月十五,被四川軍閥楊森部隊殺害,年僅30歲。
1986年5月1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認胡敵為革命烈士。
紅色薪火
厚載英雄之氣的紀念館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宜都市五眼泉鎮拖溪村胡敵烈士紀念館前,黨員們右手握拳,對著鮮艷的黨旗重溫入黨誓詞。宣誓聲回蕩在溪谷田野間,不絕于耳。
拾級而上進入館內,豐富的歷史圖片、文獻資料等按時間順序次第排列,串起了胡敵短暫卻光榮的人生軌跡。
“男兒有志在四方,為國為民奔波忙,待到他日天地轉,朝夕歡聚在一堂……”胡敵女兒胡瑾記述母親回憶胡敵生前寫給妻子的小詩,讓堅定的理想信念躍然紙上。
“這是1982年全國開展黨史資料征集后,中共宜都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辦公室在全縣進行黨史普查時搜集的資料?!痹硕际惺分巨k副主任明建中說。
當時,縣黨史辦抽調了原宜都市委黨校副校長劉永政到五眼泉公社,與公社干部吳光華一起開展摸排。除了胡敵的女兒胡瑾,他們還采訪了胡敵的妻弟、中共鄂西特派員曹壯父來宜指導胡敵進行革命活動的見證人彭夏時,胡敵的侄兒胡子珩、胡敵父親的佃戶、大革命時期拖溪農協會員劉德仁等。
胡敵與中共鄂西特派員曹壯父密謀革命斗爭、召開拖溪農民協會成立大會、秘密發展共產黨員……透過微微泛黃的文稿紙,一幕幕英雄事跡,徐徐展開。
“這些珍貴的史料能夠面世,得益于2017年宜都市黨代表提交的《關于高標準建設紅色文化基地胡敵陳列館的提議》?!泵鹘ㄖ谢貞浾f。
《提議》得到宜都市委的高度重視,當年9月啟動建設后,時任宜都市委書記羅聯峰、市長譚建國、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長鏡等多次現場辦公,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2019年4月4日,總投資100余萬元、占地面積約270平方米的胡敵烈士紀念館正式開館?!安坏絻赡?,已有近2萬人次來瞻仰革命烈士,接受紅色洗禮?!蓖舷妩h支部書記張愛民說。
除了新建紀念館,當地還通過多種途徑傳承、發揚胡敵精神:1987年,五眼泉鄉黨委、政府在胡敵老家楊家壩修建了一座胡敵烈士紀念橋;胡敵辦學期間建設的冠英橋更名為胡敵橋,經過多次修繕,一直沿用至今。
賡續百年
紅色引擎牽出“明星鎮”
“百年前,胡敵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人民謀解放;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更要牢記初心使命,為人民謀幸福?!边@是如今五眼泉鎮黨委班子的一致信念。
錯落有致的茶園,靜靜流淌的溪水,裊裊升起的炊煙……現在的五眼泉鎮,群眾安居樂業,詩意生活信手拈來。
還有什么沒有變?是深入骨髓的奮斗精神,和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永恒初心。
“紅色引擎驅動,不過短短三年時間,弭水橋村從‘三類村’蛻變成‘領頭雁’?!蔽逖廴偨M織委員胡強向記者講起了“磁鐵支部”的故事。
2014年,村黨總支書記劉大衛臨危受命,率“兩委”班子用腳步丈量民情,逐一破解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把民心像“鐵粉”一樣緊緊吸在一起。
為找準產業發展路子,劉大衛等班子成員連續7個月進丑溪、爬竹根坡,勘察旅游資源,終于引進三川旅游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設國家4A景區——三峽九鳳谷。
發展旅游必須先通路?!澳菞l景區公路占地72畝,涉及農戶較多,按理說征收難度很大?!焙鷱娫掍h一轉,說,劉大衛深入細致地做工作,僅僅一個星期,百余戶村民全部同意讓地,沒要一分錢補償。
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建起20多家農家樂,舉辦鄉村旅游節,很快,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百萬大關。
2017年,九鳳谷黨支部、弭水橋村與相鄰的兩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拖溪村、望佛橋村聯合成立“兩溪兩橋”旅游區黨委。
打通14.5公里的旅游環線,串聯三峽九鳳谷、胡敵烈士紀念館、清代望佛廊橋、農耕文化館、采摘園等旅游節點,“鄉村游”“采摘游”“紅色初心之旅”漸成氣候。
嗅到商機,村民們紛紛開辦農家樂,銷售茶葉、土雞蛋等土特產,一個個都鼓了腰包。
2017年,望佛橋村出列;2018年拖溪村出列;2020年,五眼泉鎮獲評“全國文明村鎮”,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鎮”。
烈士的故鄉,早已舊貌換新顏,奔向更為幸福美好的康莊未來。
走進胡敵烈士紀念館
■ 自駕路線(用時最短):
夷陵廣場——翻壩高速 (8.8公里)
翻壩高速——劉家灣隧道 (1.5公里)
劉家灣隧道 ——岳宜高速 (13.6公里)
岳宜高速——325省道 (22.6公里)
325省道——241國道 (8.1公里)
241國道——015鄉道 (5.6公里)
015鄉道——胡敵烈士紀念館 (3公里)
全長約63公里,用時約1小時,收費約20元。
■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五8:30-17:30
■ 聯系方式:
13972000790
■ 門票價格:
免費
本版文字: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楊婧 方勇華 通訊員 王麗瑋
本版攝影: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付蓓蓓
史料支持: 宜都市史志研究中心 宜都市檔案館